1-9月钢城区规上服务业运行情况
字号:
大 中 小



1-9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32亿元,同比下降11.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物流业)营业收入11.68亿元,同比下降15.8%;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5.78亿元,同比下降8.9%;非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5.86亿元,同比下降3.8%。
一、基本情况
48家规上服务业中营业收入实现增长的20家,增长面为41.7%,下降的28家,其中降幅超过20%的有12家,主要集中在物流企业。
从GDP核算行业看,三升三降。同比增长的行业有3个,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分别同比增长4.6%、33.8%、8.5%;同比下降的行业有3个,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同比下降6.3%、17.3%、26.3%。
二、当前需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入库困难,新纳新企业经营状况不乐观。2024年没有月度入库企业,形势严峻。制约因素中企业本身因素有:自身纳统意愿不强、配合度低,市场主体培育困难等;外部因素有:基层统计专业人员力量不强,服务业行业类别众多、界定困难,对统计相关法规政策宣传不到位,对拒不纳统企业缺乏有力制约措施等。2023年年度纳统的个别企业,存在受行业发展影响,业务处于停滞状态的情况。
(二)行业发展不平衡,内部结构不优。从现有的48家规上服务业分行业大类来看,物流业20家,占比42%,排在首位。其他营利性服务业20家,占比42%,其中商务服务业企业8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4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家。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这两个行业大类是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相对于人口居住区来说该行业大类规上单位的数量显得较为单薄,也反映出钢城区服务业在这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服务业经济调控力度。跟进重点企业,紧盯重点行业,靠上对接,加大业务市场拓展,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助力企业继续做大做强。要加快升规纳统进度,紧盯今年新注册种子企业,实现“达标一家,月度纳统一家”。
(二)抓好服务业行业结构。从我区服务业内部构成来看,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新兴服务业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较少。主要是长期以来,我区产业结构以工业经济为主,三产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真正具有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发展前景好、经济规模大的新兴服务业数量不多。
(三)聚焦关键要素供给能力支撑。完善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多层次的服务业人力资本市场。以产业发展和企业人力资本需求为导向,加强职业教育供需匹配,加快培养引进经济和产业转型所需的高层次管理和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完善服务政策,加大对小微服务业企业的融资支持,促使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做大做强。探索适应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特点的用地供给方式。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