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四季度工作进展情况
字号:
大 中 小



钢城区地处大汶河源头,辖5个街道以及钢城经济开发区、南部新城、棋山国家森林公园等3个功能区,总面积507平方公里、人口28.74万。共有省级贫困村6个,市级贫困村6个,2017年底全部“摘帽”退出;钢城区现有脱贫享受政策户1318户2122人,防返贫动态监测户197户409人,其中未消除风险191户396人。下面,就我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钢城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以“抓规范、抓亮点、抓风险”主题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全区脱贫群众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各项政策保障有效延续,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更加稳固坚实。
(一)责任落实方面。一是严格落实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区、街两级党委和政府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结合钢城实际,及时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列入全区“1364”工作思路中的六大重点工作之一。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党政同责”要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乡村振兴部门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领导体制,逐级压紧压实责任。今年以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书记专题会议听取、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10余次,做到了重要问题随提随议、随时解决。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牵头抓总作用,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主动做好向上对接、对下协调、左右协同,坚持“抓具体、具体抓、抓到底、抓到位、全覆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严格落实行业部门责任。各行业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和有效衔接。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部署行业帮扶工作,不定时开展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督导检查,确保各项行业帮扶政策落实到位,今年以来先后召开行业部门政策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信息共享、问题反馈整改等会议10余次。三是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区乡村振兴局联合区纪委,对照省、市考核细则,压实责任,根据阶段性重点工作,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实行反馈问题台账制、责任制、销号制,强化跟踪督办,将督查结果进行排位通报,专项督查情况、日常工作完成情况,一并纳入年终目标考评。今年以来,钢城区乡村振兴局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区7个街道、功能区的241个涉农行政村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4次集中督导,每月至少1次不定期督导,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全区进行通报,并形成问题清单,制定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将督导检查结果纳入全年乡村振兴工作考核,督导中共发现各类问题264条,现已全部整改完毕。四是严格落实帮扶责任。持续选派驻村书记。把促进脱贫村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各种帮扶政策予以倾斜支持。重点村持续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其他脱贫村选派包村干部,持续提升脱贫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帮扶队伍,提升帮扶成效。按照“每个脱贫户(含监测户)都有帮扶责任人”的要求,共从各街道(功能区)中选派749名帮扶责任人,采取一人帮包多户(最多不超过五户)的帮扶方式,确保全区1318户脱贫户及191户监测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各帮扶责任人坚持每月走访,实地了解脱贫户及监测户存在的困难及诉求,及时予以解决。不断加强对帮扶责任人的理论和业务培训,确保每名帮扶责任人都能准确掌握政策,严格落实政策。区乡村振兴局通过“四不两直”入户走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对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实行“一月一督导”,对发现的帮扶措施不精准、帮扶工作不到位的,进行全区通报,督促纠正,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效。
(二)政策落实方面。一是教育资助方面,全区脱贫享受政策户及动态监测户中,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适龄适学人口入学率达到100%,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基本达到当地普通儿童少年入学水平。小学、初中年辍学率为0,全区残疾儿童少年除经教育、残联、卫健等有关部门联合评定的不具备接受教育能力外,入学率达到100%。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完善了对孤儿、残疾儿童、脱贫家庭儿童、城乡低保家庭儿童、特困救助供养儿童免除保教费政策,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失学。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各项资助、减免政策全部落实到位。今年为2252人次脱贫家庭学生发放各类资助金128万元,为87人次职业教育学生发放雨露计划补助金13.05万元。二是健康扶贫方面,持续抓好健康扶贫,全区1318户脱贫户、191户监测户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部参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再救助制度等政策落实到位;统一印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册》,遵循自愿原则和应签尽签原则实现脱贫人口全部签约,严格落实签约随访信息录入,脱贫人口签约率达100%;对患病脱贫人员及时确诊,符合慢病送药的患者及时足量用药。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门诊慢性病政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便民措施全部执行到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救治、监护奖励、随访制度全部落实到位,累计减轻脱贫群众医疗负担400余万元。三是住房安全方面,对全区1318户脱贫户、191户监测户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逐户开展危房等级鉴定。对部分脱贫户及监测户住房实施动态监管,完成9户脱贫群众危房改造,发放补助14.8万元;四是饮水安全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脱贫村老旧管网和配套计量设施改造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护机制 ,确保饮用水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障率四项评价指标全部达标。五是兜底保障方面,着力推进农村低保与巩固脱贫成果政策的有效衔接,实现脱贫人口及监测人口应保尽保,全区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范围的脱贫群众1696人,占脱贫人口的79.92%,对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及监测人口进行临时救助。探索推进困难群众钢城路径,实施“幸福食堂”标准化提升工程,按照全区覆盖、全科照料、标准管理、财政兜底的思路,将“幸福食堂”逐步建成为全方位、多层次的民生保障体系,让困难老年群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助餐、家政、医护、精神慰藉等照料,低成本解决农村养老难题。目前全区已兴办幸福食堂214家,实现所有村(居)幸福食堂全覆盖,惠及脱贫群众1800余人;切实做好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对全区年满60周岁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动态监测人口全部落实养老保险待遇。对提出申请的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重度残疾人,提前5年发放养老金;持续开展“孝善扶贫”,确保特困老年人有钱花。今年全区1376人参与扶贫孝善养老,累计发放补助金56.96万元。 六是残疾人政策落实方面,全面落实残疾人帮扶政策,对有办理残疾人证需求的脱贫户及监测户家庭,协助做好申请办理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定落实好各项帮扶政策;及时落实救助,开展残疾人无障碍改造347户,发放服药补贴救助卡346张,开展以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为依托的精准康复服务,为残疾人发放轮椅、助听器等辅助器具等658件。七是金融帮扶政策落实方面,坚持“普惠三农、择优准入、严控风险、持续发展”的原则,精心组织,积极运作,在各个街道成立工作站,在各村设立了联络点,确保符合条件的一般农户想贷尽贷、能贷尽贷,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三)工作落实方面。一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继续精准施策。建立了农户自主申请、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信访信息处置相结合的监测对象发现和预警机制,积极做好与民政、教育、住建、卫健、医保、残联、信访、网信、12345热线、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风险筛查,落实各项行业帮扶政策,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次会议,形成工作合力,精准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监测范围,确保应纳尽纳。今年以来,共排查存在返贫风险农户85户173人,现已全部纳入动态监测帮扶范围,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创新实施“民情分析会”做法,确保动态监测不延时、落实帮扶无死角。民情分析会广泛吸收街、村两级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动态监测网,对返贫致贫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对照省、市考核细则,压实责任,根据阶段性重点工作,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实行反馈问题台账制、责任制、销号制,强化跟踪督办,将督查结果进行排位通报,专项督查情况、日常工作完成情况,一并纳入年终目标考评。二是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快推进资源整合、部门协同、制度衔接等工作,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社会救助力度,探索完善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的长效机制,将农村社会救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监测、研判与预警机制,构建分层分类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构建社会救助大格局。三是项目建设方面。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加强前期调研,科学论证,充分发挥产业增收的支撑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立衔接资金项目推进工作专班,2023年共争取各级衔接资金2963.6万元,实施34个项目,其中11个产业类项目,17个小型基础设施项目,6个行业帮扶项目。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部完工。四是衔接资金投入与使用管理方面。健全资金保障落实机制,加强2023年度财政专项衔接资金监督管理使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项目管理,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衔接资金的关键性保障作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衔接资金按时拨付,资金使用严格执行公示公告制度,资金监管措施有效;资金使用精准、支出报账、绩效管理规范及时规范。2023年钢城区共安排衔接资金2963.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0万元、省级资金473.6万元、市级资金1600万元、区级资金860万元。目前所有资金已全部支付完成,衔接资金支付率100%。五是脱贫人口就业和公益岗位开发安置方面。落实脱贫户及监测户就业政策,按照“因需设岗、应设尽设”原则,为年满16周岁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积极开发脱贫帮扶公益岗、扶贫专岗等就业岗位,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户及监测户稳定增收。今年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30余次,全区脱贫户(含监测户)中有548人参加扶贫专岗,脱贫帮扶公益性岗位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四)巩固成效方面。一是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方面。多措并举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实事求是统计好种养殖收入、产业项目收益、政策性补贴、务工等收入,真正做到收入“零漏项、无错项”,全力确保收入精准核算、数据详实。2023年全区所有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均超过9000元,较去年稳步增长。二是群众认可度方面。全区脱贫群众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各项帮扶工作满意度为100%。三是数据质量方面。钢城区严把采集、录入、审核三道数据质量关关口,不断提高全国防止返贫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二、存在的问题
(一)防返贫方面。我区脱贫户及监测户年龄结构相对较大,老弱病残居多,无法外出务工,现在收入只能靠行业部门政策支撑,脱贫人口增收难度大,新致贫和返贫风险提高。
(二)项目建设方面。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按照资金以投向联农带农的三农产业,形成可持续的三农产业,达到村集体有收入、脱贫户有收益的原则确定项目,好的产业项目确立难度大。
三、下一步打算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下一步,钢城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构建长效机制入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引向深入。
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业农村委员会牵头抓总作用,优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对各行业部门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督促各部门单位牢固树立脱贫攻坚和巩固成果都是底线目标、都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的思想认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五年过渡期”等工作要求,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进,分管负责同志真正担负起直接责任人责任;保持衔接资金总体稳定、专款专用、及时拨付;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合理安排人员进退流转,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
二是进一步健全精准帮扶机制。协调各行业部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持续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工作部署,结合我区农村“三变”改革,大力发展可持续、能富民的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促进村集体和脱贫群众双增收,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基础。
三是进一步强化监督考核机制。五年过渡期内,我们将用好脱贫攻坚期形成的考核机制,进一步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把考核指挥棒立起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确保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强省会建设贡献乡村振兴力量。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