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建设农村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目前,全区共有经济困难老年人2000余人,失能半失能老人1000余人,低保对象4000余人,特困供养人员690余人,残疾人4000余人。针对这些特殊困难群体“吃饭无人做、家务无人帮、生病无人看”的实际困难,钢城区在各村(居)依托农村幸福院创新兴办幸福食堂,通过“全区覆盖、全科照料、标准管理、财政兜底”的方式,对各类困难群众实施生活照料和综合救助,实现“吃饭有人送、家务有人帮、生病有人管”。
二、幸福食堂的具体运作模式
(一)坚持织密网,补短板,推进全区救助帮扶机构全覆盖。从补齐帮扶照料场所短板入手,在全区兴办幸福食堂,综合各项救助帮扶功能,着力解决特殊困难群众吃饭难、照料难、就医难。目前,已建成217家,实现所有村(居)幸福食堂全覆盖。
(二)坚持兜底线,广扩面,实现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全覆盖。将全区分散特困供养人员、80岁以上高龄独居老人、行动不便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各类困难群体统筹纳入照料范围。截至2024年6月份,照料人数达到3231人,基本实现全区各类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全覆盖。
(三)坚持建机制,拓功能,实现困难群体照料形式全覆盖。以幸福食堂为载体,融合生活困难救助、农村养老、居家照料、医疗救助、保险救助等功能,推进困难群众“全科照料”,具体落实“六个一”。“一天送饭两次”:针对很多老人、残疾人行动不便、自理困难的实际,我们延伸服务触角,实行送餐到家,让他们不出家门就吃上热乎饭。“一周打扫一次卫生”:工作人员送餐到家的同时,每周为困难群众打扫一次卫生,帮做家务。“一月清洗一次大件衣物”:区里统一配置洗衣机,幸福食堂工作人员定期帮助清洗大件衣物,还负责帮助开展助浴、助洁、理发等服务。“一季度一次健康查体”:为幸福食堂照料人员签约家庭医生,每季度组织健康查体,建立健康档案,工作人员帮助有病群众请医拿药。“每逢节日组织一次娱乐活动”:邀请公益组织、爱心人士联合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每人一份银龄安康救助保险”:为老年人购买银龄安康保险,为经济困难家庭增添了一张防灾减贫的安全网。
(四)搭平台、优服务,推进设施设备全覆盖。出台《钢城区幸福食堂建设管理标准指南》,按照基本型、标准型、综合型的划分,配备了厨房、餐厅、阅览室、棋牌室、活动室、洗澡间、洗衣房、洗手间、康复室、休息室等设施,另外全区配置了送餐车、送餐袋、保温桶、饭盒等。
下一步计划
(一)拓展幸福食堂服务内容。在落实“六个一”服务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各幸福食堂探索丰富服务内容,推行“6+N”服务项目。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引导,工作人员送饭到家时,提倡巡访5分钟,了解老人身体心理状况,询问诉求,发现问题及时向村两委或者家属通报。提倡帮做家务、清洗衣物,落实好季度查体、健康小屋、艾灸小屋。每个村至少成立一个村(居)志愿服务队(幸福食堂助老志愿协会),为幸福食堂提供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
(二)拓宽幸福食堂资金保障渠道。一是指导各村扎实做好农村幸福院市级运营评估工作,通过健全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档案资料,丰富活动形式,提升星级评定等级,争取省、市更高标准运营补助。二是依托慈善幸福家园网络募捐工程,大力宣传幸福食堂创办情况,广泛动员本村以及外地乡亲为幸福食堂捐款捐物,为幸福食堂提供多渠道资金保障。三是严格执行分级负担政策,各街道(功能区)和各村严格按照总成本10%、20%比例承担运营费用,街道(功能区)承担部分由区财政直接进行划拨。
(三)持续抓好安全生产督查工作。联合消防部门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督查,及时排查幸福食堂煤气安全、消毒操作、食品采购及留样、人员健康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切实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强化幸福食堂典型引导。组织开展幸福食堂观摩评比活动。各街道(功能区)打造3-5个幸福食堂示范单位,组织各村幸福食堂负责同志现场观摩学习,交流管理运营经验做法,督促各村对比先进、取长补短,持续抓好幸福食堂问题整改和标准提升。通过融媒体、公众号、拍摄小品、影视作品等途径,全方位、多视角、多渠道、高密度地开展幸福食堂宣传,持续营造重视支持幸福食堂建设的良好氛围。
联 系 人:李传亮
联系电话:0531-75703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