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莱芜钢城产业协作、构建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莱芜区和钢城区结对共促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着眼市域一体化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两地群众的共同期盼,更是钢城区借势借力、融入融合、加快发展的重要契机。深化两区协作发展,对构建优势互补、产业联动、互利共赢的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钢城区高度重视两区结对共促发展,在产业协作发展、园区协同招商、科技成果转化、民生事业发展等方面深化对接、务实合作,不断推动结对共促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完善产业协作发展机制。全面梳理两区主导产业关联性,正在拟定《2025年莱芜区、钢城区结对共促发展实施方案》,计划围绕园区协同招商、促进产业梯度转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区属国有企业合作、推进社会事业合作等5个方面14项重点任务,与莱芜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促进资源、信息、技术等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利益共享。同时,以“链长制”产业协作推进机制为抓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每条标志性产业链由分管副区长担任链长,并明确服务部门和链主企业,强化产业发展协同效应,推动产业链整体提质增效。目前,举办了山钢股份战略用户交流会,邀请涉及两区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洽谈。
二是强化产业发展协同联动。全面梳理两区企业优势资源、产品等,积极与莱芜区承担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职责的部门(单位)对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举办产业链对接会、技术成果转化交流会、产业对接洽谈会等活动,促进资源高效对接,推动企业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融合,不断提升区域产业协同水平。同时,积极协助莱芜区有扩产需求或产业转移需求的企业到我区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探索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推动项目落地,促进产业梯度转移。目前,共举办产品供需对接会、粉末冶金产业研讨会、基金赋能科技成果转化会、莱芜企业家钢城行等活动13次。
三是加强产业人才服务保障。积极推动两区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科研载体合作,联合设立跨区研发中心,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电子信息、钢铁、农业等领域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先进技术落地。依托我区现有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建立“两区科技人才共享库”,为企业柔性引才、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奠定基础。认真落实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钢城人才20条政策,利用钢城区人社局人才服务专项窗口,集中提供人才评价认定、补贴申请、创业帮扶等咨询办理服务,优化人才补贴申请审批流程,畅通经办渠道,保障人才权益。
四是做好引导基金申报支持。针对两区协作的重点特色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强化调研指导,明确基金申报条件、程序等,保证入库储备项目信息准确、完整。截至目前,已入系统储备库项目10个,将进一步强化与市财政局、市金投集团联系,利用好市财政局牵头管理和市金投集团受托管理职能作用,争取已入库储备项目通过分级审核,进而获得市金投集团组建引导资金的投资支持。
五是聚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高频需求,打造跨区“一件事”服务场景,完善跨区域并联审批机制,特别是在企业跨区迁移和项目审批流程业务等方面,实行“容缺办、承诺办”。自2024年12月至今,共办理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业务82件,来自莱芜区的29家企业通过线上办理迁入钢城区,进一步提升了政务服务高效性,推动区域融合从“政务互通”向“要素流通”深化。
六是深入推行联合招商模式。深入贯彻全市“项目提升年”部署要求,制定《2025年钢城区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拓宽招引渠道,进一步加强与济南主城区及周边区县协同。与莱芜区投促局、投促中心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依托两区工业基础,发挥钢铁产品和制造业优势,共同谋划招引项目,共享招商信息,深入推进产业链招商。目前正在针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围绕完善重汽产业配套,与莱芜区共同梳理招引方向,明确目标企业,下一步将开展联合招商活动。
感谢您对钢城区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以本次提案办理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莱芜区合作交流,加快构建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
济南市钢城区人民政府
2025年7月29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方梅 0531-7689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