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对体育美育教育教学有什么具体要求?
字号:
大 中 小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学校体育课程开设提出刚性要求,优化学校课程方案,调整课程设置比例,切实保障体育课时。统筹安排学校体育课,设置“必修+选修”课程超市,采用“走班选课+班级授课”等形式,逐步增加体育课时,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不少于1.5小时,其中中等强度及以上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落实体育家庭作业制度,保障学生每天校外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幼儿园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强化学生军事训练,落实军训课时,保证军训质量。因地制宜设立丰富系统的体育课程或体育活动项目,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完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跨学科主题学习”体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至少熟练掌握1项运动技能。开展线上线下、室内室外体育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普及游泳教学,培训游泳指导员和救生员,力争到2025年,让每一名适宜游泳的中小学生均掌握游泳技能。《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学前教育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将美育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严格按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重要载体,小学每周不少于4节,初中每周不少于2节;普通高中艺术课程累计不少于108节;非艺术类中职学校艺术类必修课程累计不少于72节。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和格调,帮助学生至少熟练掌握1项艺术特长。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