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艾山街道大龙门村的田野间露珠闪烁。十余亩萝卜种茎秆挺立,金灿灿的种子饱满欲坠。村民们穿梭其间,熟练地收割、归拢,丰收的喜悦在汗水中流淌。“这萝卜种可是‘金豆子’,每斤回收价60元,增收致富的门路就在这儿!”徐大娘的朴实话语,道出了土地带来的新希望。
大龙门村的丰收场景,并非孤例。放眼整个艾山街道,一粒粒小小的萝卜种子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撬动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从零星试种到规模发展,从单一村庄探索到十余个村庄联动,萝卜育种产业在艾山街道的山川田野间蓬勃生长,奏响了一曲以特色产业带动全域振兴的嘹亮乐章。
艾山街道萝卜种产业的崛起,核心在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联农强农”机制。龙头企业引领方向,提供优质种源、核心技术指导,并以订单式回收彻底打通销路,为种植户吃下“定心丸”。街道层面统筹协调,积极引入种业公司资源,搭建合作桥梁,并以纸坊村先行探索的“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蓝本,进行优化推广。在这一机制下,合作社化身“服务中枢”,统一种苗供应、技术标准、生产管理、保底收购,有效解决了单个农户“种不好、卖不动”的难题。农户则专注于田间精细化管理,发挥生产主体作用。这种经过实践检验的紧密闭环,让技术、市场、生产三链深度融合,产业韧性显著增强。
面对山区耕地分散的客观条件,艾山街道创新推行“双轨并行”的土地经营策略。对集中连片的土地,鼓励农户在合作社支持下自主种植,享受“耕、种、防、收”全程统一服务;对零散的“巴掌田”,则通过流转整合,由合作社进行集约化、标准化经营,农户坐享稳定租金,更能优先在基地务工赚取薪金,实现“一地生两金”。草木灰覆土、滴灌保湿等科学育苗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将出苗率稳定在95%以上,为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的生命力在于持续的效益和广泛的带动。大龙门村党支部书记赵法学深有感触:“以前产业单一,收入有限。现在有了萝卜种这‘金钥匙’,大家干劲十足,村子也更有活力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最具说服力——亩均效益远超传统作物数倍,让观望者纷纷变成行动派,村民们从“要我种”转为“我要种”。随着效益显现,艾山街道正以点带面,推动产业经验“跨村联建”,通过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收购的标准化流程,将萝卜种产业辐射至更多村庄,带动周边新发展种植面积数十亩。街道更积极谋划成立产业联合体,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市场,让产业红利惠及全域。
一粒种子,从田间破土到孕育万千希望,映照着艾山街道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以联农带农为核心,艾山街道将小萝卜种做成了强村富民的大文章。在这里,土地被重新赋能,农民在产业链上增收,村庄在发展中蝶变。金灿灿的萝卜种,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喜悦,更成为驱动艾山乡村迈向更红火日子的“种业芯片”,在齐鲁大地上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