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庄街道:“七线四路”串珠成链 筑牢高质量发展底色
发布日期:2024-09-30 15:19 信息来源: 钢城区辛庄街道 浏览次数: 字体:

车水马龙,井然有序;收获时节,喜笑开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一项项民心工程悄然铺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在广袤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战略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2024年开年以来,辛庄街道精准对接区委“1364”发展战略,明确全年“1142”工作思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谋划“七线四路”发展路径(“七线”: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路线;省级泉韵乡居齐鲁样板示范村路线;寄母山周边路线;锦龙山周边路线;青屏山旅游路沿线;蟠龙河沿线;辛庄河沿线。“四路”:莱钢大道辛庄段;老莱麻路;国道341辛庄段;颜苗路辛庄段),以产业提质为核心,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多元发展、绿色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探索新路径。

一、彰显辛庄特色,打造农业发展“金名片”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辛庄街道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64个村(社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升为支撑,有序扶持“一村一品”果蔬产业品牌,实施“菜篮子保供园区”培育工程,规划建设山东未来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辛庄全域精品蔬菜产业园、山东农科乳业产业园、辛庄河沿岸果蔬产业带锦龙山茶园等农业项目,大力推广各类经济作物种植,连村连线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果蔬种植产业,全力创建“寄母山、辛庄河沿岸、蟠龙河沿岸、旅游路沿线、颜苗路龙泉片区”五条果蔬产业带。

优化产业布局,引进优良产业品种,培育特色农业品牌。蔡店村的玫瑰花茶、东辛庄村的金黄小米、郎郡村与傅宅科村的蜜薯、徐家店村的皇尊蜜梨与嬴菊、百嘴红村的山农酥梨、寄母山海棠园的海棠果、北王家庄村的苹果、培峪村的葡萄、赵家庄村的山楂、刘响泉村的煎饼……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规模持续加大,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












二、发展“三新”经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当前,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正蓬勃发展,辛庄街道顺势而上,向“新”发力,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发展动能。

串珠成链,开创农文旅融合新局面。辛庄街道依托寄母山、乔店水库、杨家横水库、牟国古城遗址、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纪念馆等山水文化资源,重点做好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四篇文章,规划牟国古城文化传承园区、寄母山文化艺术乡村、青屏山民宿、蟠龙梆子剧团影视基地、农文旅融合研学基地等文旅项目,建设城岭野人谷文旅基地、大沟田园乡居民宿、下陈非遗手造基地、“花开辛庄”研学游线路等研学项目,推动蔡店村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持续举办兰花节、海棠花节、啤酒嘉年华等特色节会,探索网红经济、夜经济、电商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打造济南东部地区富有吸引力的康养旅游目的地。











不论是“海棠花节”,还是省级非遗“蟠龙梆子”两创模式,这些“新路径”是辛庄挖掘文化振兴的成功典范,除其治“新”也能点石成“金”。不断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美化的村居环境、丰富的村落文化,爬山观景、休闲垂钓、休闲民宿、生态农家菜等多种发展业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也是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辛庄篇章的有力见证。

三、依托优势资源,延链补链促发展

辛庄街道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闻风而动,不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协调推进斯普润啤酒厂二期工程建设;推动山东农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乳业产业园项目落地建设;发展壮大“绿色工业”实体经济品牌,改造提升辛庄高科园和西部工业园基础条件,建设辛庄污水处理厂及水电路配套设施;新修“四好”农村路14公里,提升旅游路沿线11个村基础设施,全面改造颜苗路辛庄路段,拓宽美化辛庄河-盘龙河沿河道路;协调建设山东未来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完善展示中心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提高“莱芜三黑”品牌影响力,扩大种猪存栏量,发展特色畜禽养殖企业15家;实施“田园人才”孵化工程,突出畜禽养殖、花卉苗木种植等产业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致富。



“七条线”记录了一个街道的发展,“四条路”诠释了全街道人的努力,“七线四路”的故事还在继续,辛庄街道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正以开放之势,焕发新机。


鲁公安网备:37120202000081

济南钢城区人民政府

济南钢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鲁ICP090799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