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队授旗现场
10个区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
本报讯(特约记者 蔺相虹)10月31日,钢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区宣传文化中心正式挂牌,这标志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工作在钢城正式启动。
据了解,钢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将统筹运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阵地,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向上向善的力量。
那么如何做到文明实践接地气、聚人气,真正为基层群众带去文明新风,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呢?
为此,钢城区在文明实践的体系构建方面,设立了区、镇、村三级组织架构。具体来说,就是在区里成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镇(街道)、功能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各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目前,钢城区依托区宣传文化中心,按照“六有”标准,采取“1+4”模式,即1个区级文明实践中心带动思想实践、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文明教育等四类文明实践基地,下设7个文明实践分中心,230个文明实践站。各实践中心、分中心和实践站整合现有的基层阵地,形成固定的实践场所,统一调配使用,配套完善活动设施,突出文明实践功能,实现“一个中心,一个主题、多种使用”。
跟钢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时正式挂牌的还有四类5个文明实践基地。
其中,钢城区实验学校作为钢城区新时代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已经先行一步。挂牌当天正值该校校园文化艺术节,记者在该学校篮球馆里看到陈列的学生书画、摄影作品,其中一组以扫黑除恶为主题的画作尤为显眼。实验学校校长徐勤俭介绍,这组作品是由该校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文明实践活动,离不开青少年团体的参与。我校作为钢城区新时代文明教育基地,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立德树人的载体作用,引导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我们创新活动形式,引导孩子们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宣扬正能量。”徐勤俭说。
据悉,钢城区依托市委党校钢城区分校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基地;依托莱芜战役指挥所、9363军工遗址公园建立红色文化实践基地;依托蟠龙梆子乡村文化孵化园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打造了全方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文明实践,践行在人。针对这一点,钢城区积极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辖思想、道德、文化、政策、法律、科技等10个区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组成人员按照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原则,注重吸收党员干部、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文明家庭、新乡贤、专业人才、基干民兵、百姓宣讲员等。各队伍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重点对全区实践分中心、实践站提供专业指导、队伍培育和活动孵化。
道德引领志愿服务队代表毕研雷说:“希望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创建契机,发挥我们志愿者的作用,突出公民道德建设,通过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让越来越多的市民积极投身到文明实践的活动中来。”
同时,钢城区为了增强文明实践的实践性和感染力,把握基层群众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针对不同地域差异,采取多种形式,突出亮点和特色,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亮点。
在活动载体搭建方面,钢城区文明实践以“讲、评、帮、乐、庆”5种方式为载体,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调动群众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平台,多种形式讲理论、讲政策;通过“好婆婆、好媳妇”“钢城好人”“文明家庭”等各类评选活动,褒奖善行义举、惩戒道德失范行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邻里互助、关爱留守儿童、孤残老人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千场文艺下基层”等系列活动,活跃繁荣基层文化生活;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有计划地举行节日庆典活动,为群众婚丧嫁娶、成人升学等人生节点举办仪式,培育文明礼仪,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