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钢城区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进出口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稳中趋好,达到或超过预期———持续发力推进经济工作全面提速增效
4月19日笔者从全区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暨大项目建设推进会上了解到,一季度,预计全区GDP增长1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进出口总额增长30.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1%,各项指标都有较大增幅。主要经济指标稳中趋好,基本达到或超过预期,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此外,各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全区开展专题招商活动16次,引进项目34个;新开工大项目15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0个,分别占市分配任务的37.5%、50%;智慧钢城、科技创新、全域旅游、脱贫攻坚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钢城区“1456”总体工作思路的全面推行,全区凝聚干部群众力量,服务好莱钢,推进好项目,振兴好企业,建设好城市,打造经济发展最优最快增长极。力争年内GDP完成200亿元、增长10%,在全省排名上升位次保5争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53亿元、增长10%,上升位次保5争7;引进过亿元项目25个,其中过5亿元4个、过10亿元1个,完成招商引资60亿元;引进创业创新团队4个以上,高层次产业领军人才5名以上,博士、硕士50名以上。“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探索推行了‘六个一’发展模式,只要长期持之以恒地抓下去,相信几年后钢城的主导产业将会更优更强。”钢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曹殿军在会上说。该区探索推行了“一位区长、一个产业、一个招商服务团队、一批骨干企业、一支科研技术队伍、一个产业引导基金”的“六个一”产业发展模式,组建了5支、31人的招商服务团队,摸清了每个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底数,确定了各自产业的骨干企业,明确了科研队伍和产业引导基金的设立方式。同时,承办了中国电子材料产业发展论坛和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粉末冶金分会理事会,特别是金鼎电子与和灵资本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设立了2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
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围绕长远发展,该区重点在体制机制保障上做文章,制定下发了《工作机制创新任务分工表》,确定了13项任务。在招商引资方面,制定了《关于成立产业招商团队的实施意见》;在项目建设方面,建立完善了“领导帮扶、前期运作、节点管控、联席会议、施工管理、调度督查”六项机制,推行了建设项目区域化评审评估制度,制定了《关于推进大项目建设的八条意见》;在财税征收方面,开展了税源核查,实行了“月初制定计划、月中调度督查、月末总结反思”的管控机制;在融资平台方面,各镇(街道)依托城投、经投成立子公司,已组建了融鑫经投、金锴实业等镇级平台。同时,企地融合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创新督查考核机制、推行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机制等正在进一步细化完善。这些体制机制的建立,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
与此同时,面对经济基础、项目引建、作风建设、资金短缺和人才不足等瓶颈制约问题,全区将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加压奋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好基础。全区上下把保总量、保速度、保位次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抓发展,进一步加强经济工作的精度、准度和力度,狠抓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企业培育、城乡统筹、财税金融、民生保障等6个方面的重点,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速增效。
产业方面立足全区现有基础和条件,重点培育发展“五大类、八个产业”,分别是钢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及高新技术、汽车零部件、粉末冶金、现代服务业、旅游、红木和“三黑”加工。对30万台柴油发动机产业化、金属表面处理等4个重点在谈项目,加大攻坚力度,力争项目尽快落地;对恒富重工重型装备、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金水河水库等14个新建、续建项目,严格落实区级领导和镇(街道)帮扶责任制,千方百计加快速度,确保6月底前有一个良好的进度。
一个地方的发展,干部是第一要素,作风是关键保障。推进会上,钢城区委书记张钊说:“广大干部要认真查找在思想观念、境界标准、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破除旧观念、树立新思维,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实际,进行全面查摆、深入整改,以示范引领带动全区上下各个层面的作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