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养獭兔 特种养殖带富村民
7月21日,在艾山街道寨子村南山脚下的一片杨树林里,周学胜正忙着跟家人一起,将青草喂给兔子。“这些都是兔子最爱吃的,每天我都要到坡里割一些补充饲料”。边喂兔子周学胜边谈起了他的创业史,周学胜原来是村里的村主任,在村里一干就是二十几年,2011年卸任村主任后,在村里的协调下,在村南山脚下围起5亩沙滩,投资45万元建起能容纳3500只獭兔的养殖场。
养殖场是以杨树种植为中心,通过树下养兔、兔粪养树,养殖种植相互结合的生态食物链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目前已种植杨树2万多棵、树下养殖獭兔3500只。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周学胜的养殖场已成规模,年纯收入也达到了近30万元。不过,周学胜并不满足。他说,目前他的养殖场主要还是销售活兔,这是养殖产业链中比较低的一环。他打算再利用2-3年的时间,陆续推进养殖基地二、三期建设,建起宰杀厂、兔肉加工、毛皮加工等一条龙产业链,从产业链的低端走向高端,带动当地更多村民从獭兔养殖中增收。
草莓大棚结出西红柿 巧妙种植效益好
7月22日,笔者来到钢城区艾山街道雁埠子村王元喜的草莓种植基地,一走进草莓大棚,却见到红红绿绿的西红柿挂满枝头。“这是第五代温室大棚。这西红柿摘了5茬了,卖了40000多元了。等西红柿不能结果了,再栽上草莓,到春节草莓又能卖上好价钱。”忙着摘西红柿的王元喜对笔者说,“通过两年的运作,草莓和西红柿轮作的模式已经试种成功。”
他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占地1.2亩,西红柿亩产达到1.3万公斤,正常经济效益为23000余元。到下半年7月中旬西红柿生产结束后,可在这些大棚里再进行草莓栽植,平均效益为42000多元。年产值可在6.5万元左右,最高可达7万元。比单一种植,每个棚平均多收入2.3万元。王元喜采取的是豆饼和农家肥栽培,生产出的西红柿一投入市场就受到了欢迎。王元喜说,公司采用的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因此随着这一生产模式的推广,能更好地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目前,雁埠子村蔬菜种植合作社已建成第五代温室大棚12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