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全区农村中小学生上下学问题,钢城区将“村村通校车”工程列为2013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今年,投资2000多万元购置的首批40辆“大鼻子”校车正式投入运营,开通线路55条,覆盖全区60%的行政村,涉及42所中小学校,惠及农村中小学生3000多名。
学生们排好长队,乘坐“大鼻子”校车。
2月26日,正月十七,新年开学第一天。
这一天,钢城区3000多名农村学生格外高兴。当日,首批正式投入运营的40辆“大鼻子”校车,将开始往返于全区各中小学校和乡村之间,钢城区的受益农村学生从此坐上了安全舒适的“大鼻子”校车,告别过去步行、骑自行车上学的历史。
近几日,穿行于钢城的大街小巷,不时会发现“大鼻子”校车的身影,这已经成为了钢城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钢城区教育局负责校车工作的李岩生介绍,首批40辆校车,总投资2000多万元,将惠及全区42所中小学校的3000多名农村学生。
“大鼻子”校车通到村口,打造“2.5公里外校车服务圈”
早上6点,天蒙蒙亮,薄薄雾气笼罩大地。
记者如约赶至黄庄中学,只见一辆辆橙黄色的美式“大鼻子”校车停在校门口,分外惹眼。据介绍,仅黄庄中学就开通了8条线路,安排了7辆“大鼻子”校车接送农村学生。
搭乘去霞峰村线路的一路校车,大约10分钟左右到达第一站桑家庄村,黄庄中学初三学生苗雨和同学们一起排着队登上了新校车。从今年开学起,她将和全校的300多名学生一起搭乘“大鼻子”校车统一上下学。
在停车站点,苗雨的父亲苗增红告诉记者:“以前送孩子上学,早上5点就要起床,骑自行车到学校要20多分钟,一早一晚的很辛苦,现在通了校车不到10分钟就到了,有了校车接送,我们感觉更安全更放心。”
几分钟后,当学生上完车,校车开动了。农村道路多为土路,路面较窄,驾驶员马丽开得很平稳,车速维持在50公里/小时左右。
从黄庄中学到霞峰村的这条校车线路途径7个村庄,分两趟接送学生。马丽告诉记者,今天早上6点10分她准时从黄庄中学发车,沿途经过长胜村等4个村接送学生,6点40分左右将4个村的33名学生送到学校后,再去南通香峪等3个村,7点左右将27名学生送到黄庄中学。下午还将会分两趟接送学生。
看到崭新的“大鼻子”校车,汶源街道东王庄村的初四学生葛美芹格外高兴,今后她可以乘坐这趟校车往返校园了,不必担心上学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了。“过去遇到下雨天,在路上就要耗一个多小时,现在有校车了,大约十几分钟就到了,早上既能多睡一会儿,还安全。”葛美芹对记者说。
“大鼻子”校车通 到村口,让农村学生上学有了保障。今年,钢城区把“村村通校车”工程作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首期开通线路55条,覆盖全区60%的行政村,之后该区还将陆续购置更多的专业校车投入运营,全面解决离校2.5公里以外的农村学生上下学乘坐校车问题。
“大鼻子校车”+“跟车保姆”,学生更有安全感
登上新校车,记者发现,车内的乘客座位高度比普通客车要低,且座位间距很小,据称这有益于提高学生乘坐时的安全系数。对于校车的安全性能,有多年驾龄的校车司机张鹏进行了讲解。
这些被称为“大鼻子”的校车,由国内客车公司仿制美式校车生产,车体为亮黄色,车头采用外凸形设置,有坚固的前后保险杠,车身采用全钢结构,防撞能力强。车内、车外和车门上都安装了电子探头,车后部设有安全门,校车标志灯、停车信号牌、行驶记录仪、录像监控系统等设施一应俱全,并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同时,校车还搭载了独有的“智慧校车运营管理系统”,可以实时对驾驶员、学生、车辆的行为活动进行智能化监控,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乘车安全。
考虑到校车处于刚刚运营阶段,每辆校车除了配备一名专业校车司机和护导员外,在运营期间第一个月内,每个校车都安排值班老师跟车,每天与校车护导员一起清点学生。每当有学生上车,护导员杨艺与跟车老师杨建和就会在乘车学生点名册上打个勾。然后,引导学生们坐好,系好安全带。
专业“大鼻子”校车的投入使用,受到了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追捧”。黄庄中学校长魏传国说:“我们学校有1200多名学生,离家远的有30多里路,大部分学生住在乡村,原来都是骑自行车、步行上学,现在通了‘大鼻子'校车,比原来更安全更方便了。”学生家长李华说:“现在有了新校车,今后不用骑着自行车来回跑接送孩子了,风吹不着、日晒不着,而且一人一座不超载,学生上学有保障了,我们家长更放心了。”
政府主导,企业运营,部门监管,规范管理
专业校车运营伊始,就有许多人指出,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条件较差,也更需要专业校车。
这一建议得到了政府重视。今年钢城区将“村村通校车”工程作为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首批40辆“大鼻子”专业校车投入运营,缓解了农村学生上学远、出行难问题。
据悉,“村村通校车”工程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营,部门监管,规范管理”的运营模式,教育主管部门与莱芜长运公司合作,成立专业校车公司,负责出资采购、运营管理车辆,地方财政对学生乘车费用进行补贴。
为确保校车安全运营,莱芜交运集团长途客运有限公司与钢城区教育局签订了《校车安全运营合同》,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每名校车驾驶员在运营期间承诺绝不超员超速,坚决杜绝酒驾和疲劳驾驶。“大鼻子”校车的投入运营让更多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乘车上学更加安全,无疑是惠民利民的大工程。但是由于校车是高投入、低回报项目,如此大规模的校车推广计划,能否做到盈亏平衡成为项目推广的关键。面对现状,除了政府考虑对运营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外,企业同时积极探索拓宽收入渠道也将是可行之路。